前不久,两家医院血液透析违规操作,导致患者感染丙型肝炎。同时,卫生部公布的2007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与2006年相比丙型肝炎的病例数上升了30.01%,提示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教授表示,目前还没有丙肝疫苗用于临床,要远离丙肝的关键在于预防。
丙肝主要是经血液传播,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血制品等都可能引起丙肝的发生。而且,受血次数越多,感染率越高。丙肝病人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丙肝病毒的核糖核酸可能是阳性,这表明性接触可能传播丙肝,但几率较低。宫内感染、产时及生育后感染以及感染母亲带病毒的唾液也可能是母婴传播的途径。
丙肝通常被称为“沉默的疾病”,因为大部分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可能会在几十年后才发现肝脏损害或出现不适症状。大约85%的人在感染丙肝病毒后会发展成慢性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后,会引发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以抵抗感染。自身的免疫反应试图清除已经感染的肝细胞,从而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为肝硬化。丙肝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丙肝病毒引起肝细胞癌是通过肝硬化发展而来的,饮酒可以加速肝细胞癌的发生。
在防治方面,目前还没有丙肝疫苗用于临床,要远离丙肝的关键在于预防。首先要做好自我保护,就诊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尽量减少输血,输血时也要采用志愿者提供的血制品。由于患者在需要输血时,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医源性预防要放在首位,要严格对供血者进行筛查,查肝功、丙肝抗原和抗体,阳性者不能成为供血者。输液、注射、穿刺等均有可能传播丙肝病毒,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杜绝注射器反复使用,确保一人一针一管,并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要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一旦确诊为丙肝,要积极进行系统科学的抗病毒治疗。